
书籍信息
书名: 小城镇特色规划编制指南
作者: 冯新刚,李霞,周丹,鲍巧玲 等
ISBN: 9787112221387
出版社: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定价: 68.00元
如需发票请在提交订单时备注里填写:
发票抬头:********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书籍简介
本书作为全国首部深入剖析小城镇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指导性技术要点的著作,以更接地气、更通俗易懂的形式表达规划技术语言,以期基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本书适用于小城镇各级规划建设管理人员、小城镇规划建设从业人员、相关专业院校师生。
作者简介
冯新刚,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城市规划师。主要从事中小城市、小城镇领域的规划和研究工作。国家标准《镇规划标准》、《村庄整治技术规范》以及住建部《中国小城镇发展及政策研究》、《县城总体规划编制导则》、《全国特色小镇评价标准》等课题负责人。参与《美好乡村规划建设》、《说清小城镇》等图书编写工作。曾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金奖、华夏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奖等多个奖项。
李霞,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所所长,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长期从事城乡规划设计和村镇研究工作,主持并参与全国小城镇调研、《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等村镇建设领域的科研与课题工作十余项,参与《说清小城镇》等多部图书编写工作。曾获得全国及省部级优秀规划设计奖项十余项。
周丹,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所室主任,重点参与《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行业标准修订、全国小城镇调研、《小城镇商业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技术研究》等科研工作,曾担任《中国小城镇和村庄建设发展报告》编写组长,参与《说清小城镇》等图书编写工作。
鲍巧玲,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所城市规划师,重点参与《乡镇集贸市场规划设计标准》行业标准修订、小城镇商业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技术研究等科研工作。
编写背景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已步入加速阶段,小城镇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2000年以来,各地的小城镇在老镇区改造和新镇区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由于长期以来我们只重视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在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缺乏有效的协调和指导,许多小城镇在规划建设上甚至走入了不切实际的“城市型”、“西洋化”的建设误区,大量小城镇在发展中逐渐丧失了特色,出现了大量“千镇一面”、“贪大求洋”的小城镇,部分小城镇甚至出现了“建设性破坏”。
为避免小城镇地域特色丧失、“千镇一面”现象蔓延,更好地指导全国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提升小城镇规划编制质量和建设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展小城镇特色规划的研究工作,研究采取了多路径收集资料、多渠道征求意见、多方位剖析案例、多角度审视规范等工作方法,以100个全国优秀规划案例、40个实地调研案例、10个国外案例等大量第一手数据为基础,深入剖析小城镇特色缺失的主要成因,以问题为导向,采用正面案例引导与反面案例警示相结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提出小城镇特色规划编制要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赵晖做序
中国建筑设计院城镇规划设施研究院多年来深耕小城镇特色规划建设领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了大量、全面、深入调研,在系统梳理小城镇现状基础上提炼出九个影响小城镇风貌塑造要素,并通过正面案例引导、反面案例警示等方式归纳出系列规划要求。如,关于镇的居住用地比例,课题组根据大量调查发现,有一半的小城镇现状居住用地比例超过了50%,该研究提出规划居住用地比例上限应提高至55%;关于道路间距,小城镇步行、电动车出行比重在60%以上,对支路和巷路的需求更高,该研究提出小城镇生活型干路网的间距在150~250米之间,支路间距在80~150米,巷路间距在50~80米。这份研究成果较好的吸纳了各地村镇建设的成熟经验,广泛征求了各大院校专家的意见建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书图文并茂的表达形式通俗易懂、较接地气,可以作为基层管理人员、规划设计单位从事村镇规划建设工作的有益借鉴和技术依据。谨向广大读书推荐此书,希望有更多的人投入到对小城镇的思考和研究中来。